• 基于协方差理论的信号检测改进算法

    邓璋;徐以涛;王乃超;张尧然;

    为了克服能量检测算法易受信噪比不确定性影响的缺点,采用协方差检测算法进行信号检测,对算法检测阈值进行优化,提出一种基于检测误差最小的改进的协方差算法。改进的协方差检测算法不仅克服了能量检测算法的缺点,并且相比协方差检测算法,该算法在低信噪比下检测性能有所改善。仿真结果表明,在-20dB低信噪比条件下,改进算法的检测概率能提高20%左右。

    2013年04期 v.33;No.127 259-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13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74 ]
  • 基于FPGA的海洋浮标卫星通信信号设计与实现

    李辰飞;纪元法;孙希延;

    针对海洋环境复杂多变造成的海洋浮标监测信号难以完整接收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FPGA的海洋浮标卫星通信基带信号生成方法。在EDA工具上完成了基带信号的设计和仿真,并在实验室设计的海洋浮标卫星通信接收机上进行验证,实现了海洋监测数据实时发送的功能。测试结果表明,该信号稳定可靠,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013年04期 v.33;No.127 264-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129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55 ]
  • 一种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宽带定向天线设计

    苏光杰;姜兴;

    针对平面对称振子天线带宽较窄、辐射方向性较差等缺陷,使用寄生贴片加载技术,通过加载低频、高频寄生振子拓展天线的工作带宽,提高天线增益。测试结果表明,在VSWR小于2的情况下,该天线覆盖了800~1 040MHz和1 540~2 500MHz两个频段,相对阻抗带宽分别达到了26.1%和47.5%,2个频段内的最大增益分别为6.44dB和9.64dB。该天线覆盖了AMPS、GSM、DCS、PCS、UMTS和WLAN等频段且方向性稳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13年04期 v.33;No.127 268-2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6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146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13 ]
  • 一种基于电荷泵的衬底电位选择器设计

    陈阳光;张扬;李琦;

    为避免电荷泵中PMOS开关管的衬底发生闩锁现象,设计了一款高效低功耗的衬底电位选择器。选择器由偏置电路、比较电路、输出级3部分组成,电荷泵输出电压不仅作为独立偏置电路的电源,而且作为源端输入带迟滞功能的电压比较器的输入信号。与电源电压相比较,通过比较电路产生一对控制信号,用以控制由2组PMOS对管构成的输出级,使选择器始终输出芯片中的最高电压,并能在低电压下正常工作。仿真结果表明,该选择器能够较准确地选择电路中的最高电压值,并具有0.3V滞回区间,满足设计要求。

    2013年04期 v.33;No.127 272-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13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2 ]
  • 基于FPGA的高速数据串口采集系统设计

    翟伟;纪元法;孙希延;徐亚宁;

    为了实现对高速数据的采集和分析,设计了一种以FPGA为核心逻辑控制模块和串口传输技术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设计采用AD9233模数转换芯片和CycloneII系列的FPGA芯片。FPGA模块的设计采用Verilog HDL硬件描述语言实现,在QuartusII和ModelSim工具中实现软件设计和时序仿真验证。GPS信号的采集实验验证了该系统具有稳定性高、实时性强和准确度高等优点。

    2013年04期 v.33;No.127 275-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2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134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96 ]
  • BGA焊点形态和布局对信号完整性的影响

    石光耀;尚玉玲;曲理;

    为了研究BGA焊点形态和布局对反射和串扰的影响,基于三维全波电磁仿真软件HFSS,建立了BGA焊点的三维模型,研究BGA焊点的形态(高度、最大外径和焊点端口直径)以及布局对反射和串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信号频率、焊点高度、焊点最大外径和焊点端口直径的增大,回波损耗增大;焊点的形态对相邻焊点串扰影响不明显;焊点串扰噪声受相邻焊点影响最大,对角线焊点次之。

    2013年04期 v.33;No.127 279-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1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95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84 ]
  • 认知无线网络技术在卫星通信中的应用

    张静;蒋宝强;郑霖;

    针对认知无线网络技术在卫星通信网络中的应用,围绕现有卫星网络缺乏对环境的掌控能力、智能化程度低的特点展开分析,提出了认知技术在卫星通信网络的应用思路。利用认知无线网络技术的优势,引导卫星通信系统向更智能化的方向演进。研究表明,把认知技术引入卫星通信网络,能够有效提高其资源利用率与环境适变能力。

    2013年04期 v.33;No.127 284-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2K]
    [下载次数:418 ] |[网刊下载次数:123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25 ]
  • 面向移动无线mesh网络的协同通信机制

    肖扬;黄廷磊;刘邵华;

    为了解决mesh客户端与mesh路由器之间距离较远时直接通信传输速率较小的问题,提出一种协同通信机制。该机制采用节点中继方式,客户端节点选择网络中与路由器传输速率较快的节点为中继节点,由中继节点进行数据的转发。在此基础上,采用网络编码的机会路由完成发送节点与中继节点间的数据传输,以解决节点移动时容易产生数据包丢失的问题。仿真结果表明,协同通信机制能提高网络的平均吞吐量,降低丢包率。

    2013年04期 v.33;No.127 288-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13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88 ]
  • 基于CPLD的双极性步进电机细分驱动器设计

    刘绒侠;王健;

    为了提高步进电机运行的平稳性,提出一种基于CPLD的双极性步进电机细分驱动器设计方案。在选择合理的电流波形的基础上,采用CPLD对斩波恒流均匀细分驱动技术方案。特别在细分波形上,根据步进电机电枢内电流的特性,采用对步进电机励磁绕组中电流的控制,合理选择步进电机相绕组细分电流波形,进行插值补偿,在功率驱动控制上采用快衰减和慢衰减相结合的混合控制方式,实现减小步进电机步距角以及复杂的时序逻辑功能。实验结果表明,基于CPLD双极性步进电机细分驱动器设计的驱动系统,细分精度高,具有更好的驱动性能,电机驱动器运行稳定。

    2013年04期 v.33;No.127 292-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4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115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02 ]
  • 基于GIS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的设计

    周胜梅;黄廷磊;

    为改善井下的安全管理,采用基于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的定位算法,设计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本系统结合GIS系统、空间数据库以及属性数据库,实现了对井下人员的动态监测和指挥等安全管理,为矿难救援提供科学依据。

    2013年04期 v.33;No.127 296-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8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201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98 ]
  • 基于自动机的并发程序符号可达分析

    曾宇清;钱俊彦;

    为了缓解模型检测并发程序中出现的状态爆炸问题,将并发程序建模成异步动态下推网络,同时将异步动态下推网络转化为异步下推网络,在异步下推网络下提出一种基于自动机的符号可达算法。该算法能避免精确搜索每一个状态空间,有效地缓解了状态爆炸。

    2013年04期 v.33;No.127 300-3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13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5 ]
  • 基于OWL的零件特征知识表示和知识库分析

    刘文武;钟艳如;罗飞;

    针对当前各CAD系统之间缺乏统一的零件表示方法的问题,提出一种零件特征分层模型,并运用本体论知识,使用OWL DL描述逻辑语言对零件特征类及类的属性、类的关系进行了形式化描述。基于Protégé,以矩形台阶类零件为例,构建矩形台阶类零件知识库,证明了运用本体论知识构建零件特征知识库的可行性。

    2013年04期 v.33;No.127 305-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4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10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78 ]
  • 社会网络个体节点影响力研究

    李晓冉;蔡国永;

    为对大型社会网络节点的影响力进行分析,通过综合考虑社会网络的结构特性,寻找具有最大影响范围的k个节点,并对选出的个体节点进行中心性分析,重点考察个体节点的中间中心性和接近中心性,做出更准确的分析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对含有大量个体节点的社会网络进行分析,筛选出有较大影响力的个体节点。

    2013年04期 v.33;No.127 309-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1K]
    [下载次数:444 ] |[网刊下载次数:154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65 ]
  • 人脸漫画生成技术研究进展

    华博;苏延辉;冯时;湛永松;

    以计算机人脸漫画生成的流程为主线,总结了近年来计算机生成人脸漫画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将现有的方法分为基于高层语义描述和基于图像模板,介绍2种方法生成人脸漫画的流程。根据夸张规则的不同,介绍了基于人机交互、基于样本模板、基于绘画规则以及基于统计学习4种肖像漫画生成方法,并对各方法所涉及的核心算法进行对比分析。结合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给出了人脸漫画未来的研究难点和发展趋势。

    2013年04期 v.33;No.127 314-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5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14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04 ]
  • 基于肤色分割与改进Adaboost算法的人脸检测

    朱丛庆;刘建明;张霖;李宏周;彭智勇;

    针对低分辨率的视频监控图像在复杂环境中不能有效地将人脸检测出来,提出结合BP神经网络的肤色训练和肤色分割,形成一个检测兴趣区域,利用改进的Adaboost算法来完成人脸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方法提高了人脸检测的准确率,降低了视频监控图像的误检率。

    2013年04期 v.33;No.127 319-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7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145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30 ]
  • 虚拟环境中地面运动实体的地形匹配算法综述

    周欢;张文辉;郭锋;

    对地形匹配问题、算法基本原理及算法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地形匹配算法中的失真现象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研究地形匹配算法的不足之处。

    2013年04期 v.33;No.127 323-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13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4 ]
  • 一类非光滑方程的两阶段类牛顿法

    杨志博;李郴良;

    针对一类Clarke可导的非光滑方程,提出一个新的求解方法——两阶段类牛顿法,并分析该方法的半局部收敛性。数值结果显示,两阶段类牛顿法比两步Sor-Newtom迭代步数少,且收敛步数不随参数的变化而变化,表明两阶段类牛顿法比后者更有效。

    2013年04期 v.33;No.127 327-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10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3 ]
  • 修正的Kawahara方程的精确行波解

    余晶晶;冯大河;元艳香;

    为研究具有五阶非线性项的修正的Kawahara方程,借助符号计算软件Maple,采用Fan子方程法获得了该方程的双曲函数解、三角函数解及双周期Jacobi椭圆函数解,并给出了解的数值模拟图形。结果表明,Fan子方程法对于求解各种非线性发展方程的精确解是一个强大而有效的数学工具。

    2013年04期 v.33;No.127 331-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3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122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3 ]
  • 具有高阶非线性项广义二维BBM方程的精确解

    胡贝贝;唐清干;王琼;元艳香;

    为求得广义二维BBM方程的精确解,利用平面动力系统的分支理论,研究广义二维BBM方程,获得了孤立波解、周期波解、扭波解,并给出了广义二维BBM方程在不同参数下解的精确参数表示,这些解能较好地解释社会与自然中的现象。

    2013年04期 v.33;No.127 335-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9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14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42 ]
  • Sb掺杂LiBiO3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韦帅;胡朝浩;钟燕;陈冉;吕丰正;周怀营;

    通过能带结构、电子态密度、电子局域化函数、Bader电荷等方面的密度泛函理论(DFT)第一性原理计算,对掺杂了Sb的LiBiO3的电子结构进行研究,试图从理论角度探寻合适的光催化材料。计算结果表明,空间群为Pccn的正交LiBiO3为直接半导体,DFT计算带隙为0.23eV,而采用HSE泛函形式的计算带隙为1.18eV,较为接近实验测定值。随着Sb掺杂量的增加,LiBi1-xSbxO3的计算带隙逐渐加大,与纯LiBiO3相比,Sb掺杂体系中出现了具有更强键合作用的Sb-O键,有利于改善体系的光催化性能。

    2013年04期 v.33;No.127 339-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2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123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6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