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线自组网中的信息传输问题及模拟试验研究

    王海涛;宋丽华;

    在用户群体之间高效传输信息是组建无线自组网的基本目标之一。对无线自组网中的信息传输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说明了现有的机制及其面临的问题。针对3种信息传播模型,在不同的网络场景下模拟了无线自组网中节点之间的信息传输情况,包括传染模型、信息连锁反应模型和多跳信息传播模型。模拟结果表明,无线自组网的信息传输能力与信息传播模型、信息的流行性和节点运动模型密切相关。

    2011年05期 v.31;No.116 345-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8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13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5 ]
  • P2P流媒体点播的缓存机制研究

    任立波;黄桂敏;

    针对当前P2P缓存系统中存在服务器负载以及启动延迟较大的问题,参考经济学中的价格均衡理论,设计了一种Pcache分段分布式缓存算法,采用分布式一致性算法计算视频分段的供需差和紧迫度,并根据供需差和紧迫度的大小给出相应的缓存替换算法。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可以适当地降低服务器的负载以及启动延迟,能够获得较好的系统性能。

    2011年05期 v.31;No.116 350-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13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56 ]
  • 超宽带窄脉冲信号发生器的设计与实现

    彭亚红;蒋留兵;徐婷;罗建宝;

    采用双极型射频晶体管,利用其雪崩特性设计了具有双管并联结构的超宽带窄脉冲发生器,并对其电路及雪崩工作原理进行分析,用ADS 2008进行设计与仿真,讨论了宽带匹配问题,制作了射频电路板。超宽带窄脉冲发生器实物测试结果显示,双极性单周期脉冲脉宽为981.3ps,脉冲幅度约为3V。

    2011年05期 v.31;No.116 355-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9K]
    [下载次数:406 ] |[网刊下载次数:13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01 ]
  • Alamouti空时码在短波信道下的性能分析

    王雷冬;仇洪冰;

    为了提升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在不增加系统带宽和发射功率的情况下,采用空时编码在短波慢、非选择性Rayleigh衰落信道模型的基础上,对Alamouti空时码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Alamouti码可以有效地降低短波通信系统的误码率。

    2011年05期 v.31;No.116 361-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11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7 ]
  • 混合测试框架的研究与实现

    孙月英;张红梅;

    为有效解决NP(网络处理器)仿真器测试问题,研究了自动化测试框架的原理与技术。针对NP仿真器的特点,基于混合测试驱动框架,提出了一种简单的测试框架。只需编写少量脚本即可实现复杂的测试。测试框架降低了测试成本,提高了效率和质量。

    2011年05期 v.31;No.116 365-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113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66 ]
  • 基于Snort的入侵检测分层结构的设计与实现

    商可旻;武小年;杨丽;张昭;

    现有的入侵检测系统缺乏对自身安全性的考虑,且系统配置和调试复杂,严重影响了入侵检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为了加强对系统的安全保护,便于系统部署、配置和调试,采用分层的思想,构造了一种基于Snort的分层入侵检测系统,在系统的传感器和服务器间采用防火墙将主动防御和被动防御进行了结合,并采用OpenSSL组件实现端到端的加密传输。实验结果表明,与原始的系统相比,该系统较大程度地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同时,各层次的独立部署和配置,也极大地简化了系统的调试。

    2011年05期 v.31;No.116 369-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1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11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52 ]
  • 基于一次反馈的色彩-空间图像检索技术研究

    刘瑞;王冲;

    基于颜色-空间二维直方图的图像检索方法简便易行,检索效率较高,但此方法对图像主体的检索不够突出,对检索精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基于一次反馈的色彩-空间图像检索技术,在传统的色彩-空间的图像检索技术中加入了检索者对于检索结果的判断,通过检索者的一次反馈要求,选择是否进行图像的二次筛选,即结合人的智能识别来提高搜索精度,从而达到更为精准的检索效果。

    2011年05期 v.31;No.116 373-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112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66 ]
  • 高鲁棒的实时扑克字符识别方法研究

    蒋美君;蒋廷彪;

    为提高智能洗牌机在光照、噪声干扰条件下的扑克点数识别的鲁棒性,提出了一种高鲁棒的字符识别方法。首先,利用维纳滤波复原图像局部和全局交互的二值化方法,保留光照不均匀图像完整的字符笔画与轮廓,去除图像背景噪声。其次,利用字符图像的统计信息,分析了可靠的Gabor滤波器组参数初始化方法,获得了较好的字符笔画特征。最后,对变换的笔画特征设计了改进的分类器,极大地提高了识别精度。采用2种不同图案的扑克,-30°~30°水平倾角的扑克图像进行测试,在日照无附加光源条件下,字符识别正确率达到97.6%,满足日常应用要求;在增强40%、降低40%光照强度加入40%高斯分布噪声的条件下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较好的鲁棒性。

    2011年05期 v.31;No.116 377-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0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10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58 ]
  •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自适应精确曝气系统设计

    孙骞;许睿;龚琼;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理论,将自回归各态历经(ARX)模型与模糊神经网络模型(FNNM)相结合,设计一套具有自适应能力的前馈-反馈精确曝气控制系统,解决目前污水处理曝气过程中冗余曝气能源浪费、溶解氧波动大的问题。以污水厂处理PID控制生物池数据作为训练样本,以模糊神经网络自适应精确曝气模型仿真与传统PID控制比较,发现该系统稳定时间较短、溶解氧浓度波动幅度更小。

    2011年05期 v.31;No.116 382-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3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10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21 ]
  • 关于光伏阵列的MPPT算法综述

    陈科;范兴明;黎珏强;韦颖龙;

    针对光伏电池非线性输出特性存在最大功率输出的问题,只有实现最大功率点的跟踪(MPPT)才能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分析了最大功率点跟踪的常用方法,即恒定电压控制法、扰动观测法、导纳增量法、功率回授法以及模糊控制法等,并对几种常见的MPPT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为实现光伏并网控制器中重要环节的设计与实现提供参考。

    2011年05期 v.31;No.116 386-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726 ] |[网刊下载次数:142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207 ]
  • 配电网络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方法综述

    李彩林;钟奕;黄知超;

    配电网络接地故障选线问题是影响电网安全稳定和供电可靠性的一个综合性问题。对目前国内外所出现的配电网络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方法进行归纳和评述,分析了各种选线方法的原理及优缺点,并结合国家智能电网战略,展望了配电网络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方法的发展方向。

    2011年05期 v.31;No.116 391-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12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3 ]
  • 反馈放大器增益的相对稳定性研究

    杨一军;陈得宝;庞昂博;方振国;张勇;侯俊钦;王江涛;

    在同时改变基本放大器增益和反馈系数的条件下,推导了负反馈放大器相对稳定性的一般公式。以单运放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为例,分析了基本放大器增益和反馈系数变化对稳定性的影响。当基本放大器源互导增益改变量较大时,相比于差分形式和推导的一般公式,微分形式的计算结果与标准值的相对误差明显增大;当反馈系数改变时,微分形式、差分形式的相对误差都较大,而推导的一般公式的误差变化不大,说明一般形式公式在各种情况下都成立,是一个普遍适用的公式。

    2011年05期 v.31;No.116 396-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102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48 ]
  • 一种基于DWT和SVD的彩色图像零水印算法

    潘黄琼;陈光喜;丁勇;

    为了提高水印技术的鲁棒性,提出了彩色图像在离散小波变换(DWT)和奇异值分解(SVD)下的零水印算法。对原始载体图像的R、G、B这3个空间分别进行离散小波变换,分别对每个空间的低频子带进行分块,且对分块后的低频子带进行奇异值分解;通过提取3个空间中最大的前若干项来构造水印。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抗各种攻击有较强的鲁棒性。

    2011年05期 v.31;No.116 399-4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182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84 ]
  • 基于进制转化和移位的数字图像置乱算法

    段雪峰;关健;刘云波;王璐璐;

    针对传统数字图像置乱算法需多次迭代、加密强度不够、密钥空间小和抗攻击性差等问题,基于混沌序列提出一种新的数字图像置乱算法,该算法借助于进制转化和移位改变数字图像的像素值和像素位置,从而使人们无法识别原始图像所表达的真正含义。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大的密钥空间,无需迭代,对密钥有很强的敏感性,能改变图像的灰度特征,且置乱后的图像纹理细、颗粒均匀、不含图像轮廓。因此,该算法效率高,安全性好,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2011年05期 v.31;No.116 403-4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14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9 ]
  • Vakhnenko方程的动力学研究

    韩虎;冯大河;元艳香;

    动力系统分支理论是一种有效求解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得到更多的精确解。采用动力系统分支理论研究Vakhnenko方程的精确行波解,通过深入分析相图分支,可以得到该方程的动力学行为,进而获得了不同参数条件下行波解的一些精确表达式,如圈孤立子解和周期尖波解。

    2011年05期 v.31;No.116 406-4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3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12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84 ]
  • 具Beddington-DeAngelis型功能反应的一个非自治系统分析

    唐贵坚;唐清干;胡贝贝;

    基于一类具Bedding-DeAngelis功能反应和双重密度制约的自治系统,研究了具Bedding-DeAngelis类功能反应以及同时具有收获率和投放率的非自治系统,利用动力学方法和构造Liapunov函数,得到系统持续生存和全局稳定的充分条件,所得结果推广了文献[1]的主要结果。

    2011年05期 v.31;No.116 410-4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15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34 ]
  • 复杂网络的适应性同步

    张志伟;马忠军;呼文军;

    为了研究具有导数耦合和非导数耦合的两个复杂网络之间的适应性同步问题,设计一个有效的适应性控制器,采用适应性控制的方法使得驱动网络和响应网络达到同步。通过Chua电路进行数值模拟,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2011年05期 v.31;No.116 414-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88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64 ]
  • 基于粗糙集的不完备数据分析方法

    霍忠诚;曾玲;范婷;

    为提高ROUSTIDA算法对离散型不完备数据的填充能力,根据极大相容块中的元素之间具有最高的相似度的性质,提出了一种改进的ROUSTIDA算法,从而使填充缺失数据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同时还具备了初步排除噪声数据的能力。实例分析表明该算法是行之有效的。

    2011年05期 v.31;No.116 419-421+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10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5 ]
  • 焙烧温度对Pt/Pd负载型催化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刘力文;王仲民;时念雷;

    为了探讨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通过对不同焙烧温度的Pt/Pd负载型催化剂进行XRD涂层结构分析及催化剂活性评价检测。XRD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催化涂层中铈锆固溶体的特征峰趋于完整,经950℃焙烧后,催化剂涂层中γ-Al2O3相的衍射峰仍十分明显,说明镧、铈、锆等添加剂对γ型氧化铝起到了很好的结构稳定作用。催化剂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有较大影响,焙烧温度在700~750℃时,催化剂具有最好且最为稳定的同时转化CO、HC和NOx尾气的三效性能。

    2011年05期 v.31;No.116 42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7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56 ]
  • 熔炼掺杂对AB5型贮氢合金的结构和性能影响

    时念雷;苏泉榕;王仲民;倪成员;邓健秋;

    为了探索一种新的掺杂方式对AB5型贮氢合金性能的影响,采用熔炼掺杂方法,研究了掺杂适量TiMn1.5合金(掺杂量为4%、8%的TiMn1.5)对成分为La0.7Ni2.65Co0.75Mn0.1的AB5型贮氢合金的结构及性能影响。XRD测试结果证实:掺杂后合金的主相仍为LaNi5相,生成了少量(NiCo)3Ti相。(NiCo)3Ti相的出现对贮氢合金的气态和电化学贮氢性能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合金电极的动力学测试结果表明(线性扫描法和交流阻抗法):在0.5~2.5C的放电电流密度,掺杂前后的合金电极的反应速率均由电极表面电荷转移速率决定,掺杂4%TiMn1.5的合金样品电极的高倍率放电性能有一定的改善。在3C放电电流密度以上,电极反应速率均由氢扩散速率来控制,随着TiMn1.5的掺杂的增加,其合金电极的高倍率性能降低。

    2011年05期 v.31;No.116 426-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6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12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0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