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朝晖;姜兴;
准八木(Quasi-Yagi)天线是一种基于传统八木天线的宽带平面微带天线,具有良好的增益特性。为了实现超宽带系统的远距离通信,该天线在准八木天线基础上增加了引向器,从而在对天线剖面影响较小的前提下提高了天线单元的增益。利用宽带馈电网络组阵,使天线阵列具有良好的阻抗匹配性能,显著提高了天线的辐射效率。仿真和测试结果均表明:准八木天线有效地实现了超宽带、小型化、高增益,并且在水平方向上天线的能量辐射范围比较大,而在垂直方向上能量辐射相对集中,从而在远距离地面通信中有效增加了辐射能量的利用率,可以实现定向远距离地面宽带通信。
2010年02期 v.30;No.107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5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黄朝晖;姜兴;
准八木(Quasi-Yagi)天线是一种基于传统八木天线的宽带平面微带天线,具有良好的增益特性。为了实现超宽带系统的远距离通信,该天线在准八木天线基础上增加了引向器,从而在对天线剖面影响较小的前提下提高了天线单元的增益。利用宽带馈电网络组阵,使天线阵列具有良好的阻抗匹配性能,显著提高了天线的辐射效率。仿真和测试结果均表明:准八木天线有效地实现了超宽带、小型化、高增益,并且在水平方向上天线的能量辐射范围比较大,而在垂直方向上能量辐射相对集中,从而在远距离地面通信中有效增加了辐射能量的利用率,可以实现定向远距离地面宽带通信。
2010年02期 v.30;No.107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5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侯轶;姜兴;
通过对微带天线不同馈电形式下的多天线单元进行比较,采用缝隙耦合馈电的模型,利用仿真软件对其进行仿真优化并加工出实物。经实测结果表明:水平极化端口和垂直极化端口在设计频段2.11~2.17 GHz内电压驻波比(VSWR)<1.5,两个极化端口隔离度<-40 dB,实测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该天线平面结构适用于MIMO移动端多天线,可满足MIMO技术通信链路两端使用多天线的需求。
2010年02期 v.30;No.107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侯轶;姜兴;
通过对微带天线不同馈电形式下的多天线单元进行比较,采用缝隙耦合馈电的模型,利用仿真软件对其进行仿真优化并加工出实物。经实测结果表明:水平极化端口和垂直极化端口在设计频段2.11~2.17 GHz内电压驻波比(VSWR)<1.5,两个极化端口隔离度<-40 dB,实测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该天线平面结构适用于MIMO移动端多天线,可满足MIMO技术通信链路两端使用多天线的需求。
2010年02期 v.30;No.107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朱华;姜兴;
一种折合偶极子标签天线及其优化的设计方案,满足了射频识别标签天线小型化的实际需求。其主要利用折合偶极子天线的具体尺寸和仿真结果,采用柱面共形结构进行小型化的结构而设计,并对实物进行仿真。经测试与仿真后结果表明:标签天线工作在中心频率910 MHz处,增益达到5.65 dBi,电压驻波比小于1.5,相对阻抗带宽为80 MHz。天线能保持较好的工作性能,可广泛用于非平物体追踪识别。
2010年02期 v.30;No.107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4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朱华;姜兴;
一种折合偶极子标签天线及其优化的设计方案,满足了射频识别标签天线小型化的实际需求。其主要利用折合偶极子天线的具体尺寸和仿真结果,采用柱面共形结构进行小型化的结构而设计,并对实物进行仿真。经测试与仿真后结果表明:标签天线工作在中心频率910 MHz处,增益达到5.65 dBi,电压驻波比小于1.5,相对阻抗带宽为80 MHz。天线能保持较好的工作性能,可广泛用于非平物体追踪识别。
2010年02期 v.30;No.107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4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全学海;丁宣浩;蒋英春;
基于EMD和概率神经网络的说话人识别方法,主要针对语音信号具有强时变特性问题,通过自适应性的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对不同说话人的语音信号进行分解后,得到反映信号特征的本征模态函数(IMF),然后计算IMF的能量并进行归一化得到能量特征向量,利用具有简单高效的模式识别功能的概率神经网络(PNN),对不同说话人的语音能量特征向量识别,从而达到说话人识别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在噪声污染不大的情况下,该方法能够准确快速地识别说话人身份,具有较高的识别性能。
2010年02期 v.30;No.107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全学海;丁宣浩;蒋英春;
基于EMD和概率神经网络的说话人识别方法,主要针对语音信号具有强时变特性问题,通过自适应性的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对不同说话人的语音信号进行分解后,得到反映信号特征的本征模态函数(IMF),然后计算IMF的能量并进行归一化得到能量特征向量,利用具有简单高效的模式识别功能的概率神经网络(PNN),对不同说话人的语音能量特征向量识别,从而达到说话人识别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在噪声污染不大的情况下,该方法能够准确快速地识别说话人身份,具有较高的识别性能。
2010年02期 v.30;No.107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叶和忠;赵利;彭小卫;周胜源;
针对传统CIC抽取滤波器性能和结构存在的问题,利用一个ISOP滤波器和余弦滤波器对CIC抽取滤波器的通阻带进行优化,使得CIC抽取滤波器幅频特性得到很好的改善。通过应用非递归结构和部分多相分解技术对CIC抽取滤波器的结构进行分解,得出一个能实现任意抽取因子的改进的CIC抽取滤波器的实现结构。最后的仿真表明:该设计方法使得CIC抽取滤波器性能得到改善,实现结构高效,在实际工程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2010年02期 v.30;No.107 113-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叶和忠;赵利;彭小卫;周胜源;
针对传统CIC抽取滤波器性能和结构存在的问题,利用一个ISOP滤波器和余弦滤波器对CIC抽取滤波器的通阻带进行优化,使得CIC抽取滤波器幅频特性得到很好的改善。通过应用非递归结构和部分多相分解技术对CIC抽取滤波器的结构进行分解,得出一个能实现任意抽取因子的改进的CIC抽取滤波器的实现结构。最后的仿真表明:该设计方法使得CIC抽取滤波器性能得到改善,实现结构高效,在实际工程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2010年02期 v.30;No.107 113-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胡斌;黄冰;伍建辉;王小兵;刘丽群;
自适应多速率语音编码(AMR)中有VAD1和VAD2两种话音激活检测算法,其中VAD2算法无论是在低信噪比下还是在高信噪比下都有着良好的判决效果,但是其算法复杂度却很大。因此为了在保证VAD2性能的同时,又可以降低VAD算法复杂度,对VAD2进行了优化处理。通过Matlab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VAD2无论是检测性能上还是在检测时间上均要略好于原算法。
2010年02期 v.30;No.107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胡斌;黄冰;伍建辉;王小兵;刘丽群;
自适应多速率语音编码(AMR)中有VAD1和VAD2两种话音激活检测算法,其中VAD2算法无论是在低信噪比下还是在高信噪比下都有着良好的判决效果,但是其算法复杂度却很大。因此为了在保证VAD2性能的同时,又可以降低VAD算法复杂度,对VAD2进行了优化处理。通过Matlab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VAD2无论是检测性能上还是在检测时间上均要略好于原算法。
2010年02期 v.30;No.107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璐;耿光宇;
针对均匀圆形阵列副瓣较高的问题,采用一种基于最小均方误差准则的自适应算法对均匀圆形阵列方向图进行综合。自适应算法利用自适应天线阵的抗干扰特性,在主副瓣区域加入大量的人为干扰,天线阵的主、副瓣电平将发生变化,通过多次调整能使方向图指标达到指定要求。仿真结果表明:算法能有效的控制副瓣电平、主瓣方向和宽度。
2010年02期 v.30;No.107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璐;耿光宇;
针对均匀圆形阵列副瓣较高的问题,采用一种基于最小均方误差准则的自适应算法对均匀圆形阵列方向图进行综合。自适应算法利用自适应天线阵的抗干扰特性,在主副瓣区域加入大量的人为干扰,天线阵的主、副瓣电平将发生变化,通过多次调整能使方向图指标达到指定要求。仿真结果表明:算法能有效的控制副瓣电平、主瓣方向和宽度。
2010年02期 v.30;No.107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吴勇;成钢;顾正飞;郑富强;李锐锋;邓婷;
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Pr1(Co40Ag60)99颗粒膜样品并对其结构和电磁性能进行了研究。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颗粒膜中的晶粒逐渐聚集长大,Ag聚集长大存在择优取向。四探针测量结果显示:巨磁电阻效应(GMR)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小,且在低场下(小于1.5×105A/m)对磁场的灵敏度增大。颗粒的聚集长大导致GMR逐渐减小,说明磁性颗粒的大小对GMR的影响是成反比的。磁性测量表明颗粒膜的磁性为顺磁性,应用朗之万函数拟合磁化曲线计算了沉积态磁性颗粒尺寸。
2010年02期 v.30;No.107 12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勇;成钢;顾正飞;郑富强;李锐锋;邓婷;
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Pr1(Co40Ag60)99颗粒膜样品并对其结构和电磁性能进行了研究。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颗粒膜中的晶粒逐渐聚集长大,Ag聚集长大存在择优取向。四探针测量结果显示:巨磁电阻效应(GMR)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小,且在低场下(小于1.5×105A/m)对磁场的灵敏度增大。颗粒的聚集长大导致GMR逐渐减小,说明磁性颗粒的大小对GMR的影响是成反比的。磁性测量表明颗粒膜的磁性为顺磁性,应用朗之万函数拟合磁化曲线计算了沉积态磁性颗粒尺寸。
2010年02期 v.30;No.107 12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廖秋丽;叶进;宋国青;李紫龙;
与传统的有线网络不同,无线多跳Ad hoc网络的拥塞主要表现在MAC层的介质竞争,MAC层与TCP层的跨层设计是提高网络性能的一个重要方法。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MAC层拥塞测度的TCP跨层设计方案,当拥塞指示信号超过设置的拥塞门限,对转发的数据包打上标记并通过ECN机制把拥塞信息经ACK捎回给发送端,发送端据此来调节TCP数据流的发送速率。仿真结果表明了RTS重传次数、帧服务延时和信道忙碌比这些MAC层拥塞测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且网络性能得到较大提高。
2010年02期 v.30;No.107 128-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廖秋丽;叶进;宋国青;李紫龙;
与传统的有线网络不同,无线多跳Ad hoc网络的拥塞主要表现在MAC层的介质竞争,MAC层与TCP层的跨层设计是提高网络性能的一个重要方法。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MAC层拥塞测度的TCP跨层设计方案,当拥塞指示信号超过设置的拥塞门限,对转发的数据包打上标记并通过ECN机制把拥塞信息经ACK捎回给发送端,发送端据此来调节TCP数据流的发送速率。仿真结果表明了RTS重传次数、帧服务延时和信道忙碌比这些MAC层拥塞测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且网络性能得到较大提高。
2010年02期 v.30;No.107 128-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申;古天龙;
有序二叉决策图(OBDD)是一种新型的数据结构,在较大状态空间规模的模型检测和验证等领域中,已经得到了成功应用,并且在逻辑公式的可满足性判定方面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通过采用OBDD实现了描述逻辑εL(¬)判定算法。以基于OBDD的SHIQ判定算法为基础,针对描述逻辑εL(¬)进行了优化,应用标准化规则取代了FLAT规则,重构了知识库模型,进而将该模型转化为满足3CNF(每个从句含有3个变元的合取形式)约束的布尔函数并利用OBDD进行可满足性判定,并以实例对算法过程进行了演示。
2010年02期 v.30;No.107 132-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申;古天龙;
有序二叉决策图(OBDD)是一种新型的数据结构,在较大状态空间规模的模型检测和验证等领域中,已经得到了成功应用,并且在逻辑公式的可满足性判定方面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通过采用OBDD实现了描述逻辑εL(¬)判定算法。以基于OBDD的SHIQ判定算法为基础,针对描述逻辑εL(¬)进行了优化,应用标准化规则取代了FLAT规则,重构了知识库模型,进而将该模型转化为满足3CNF(每个从句含有3个变元的合取形式)约束的布尔函数并利用OBDD进行可满足性判定,并以实例对算法过程进行了演示。
2010年02期 v.30;No.107 132-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林志堂;林敏;
针对软件无线电系统的软件加载重配置的实时性与实用性等技术难题,在遵循软件通信架构(SCA)的基础上,通过软件加载多个FPGA可编程器件方法,提出一种适合于工程应用的、高速的、大数据量的软件加载模式,并在linux 2.6.30环境下进行调试与软件编译;实验显示软件无线电系统能够重新配置并且软件加载配置时间远远小于传统配置时间,结果验证该软件加载模式的可行性。
2010年02期 v.30;No.107 137-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林志堂;林敏;
针对软件无线电系统的软件加载重配置的实时性与实用性等技术难题,在遵循软件通信架构(SCA)的基础上,通过软件加载多个FPGA可编程器件方法,提出一种适合于工程应用的、高速的、大数据量的软件加载模式,并在linux 2.6.30环境下进行调试与软件编译;实验显示软件无线电系统能够重新配置并且软件加载配置时间远远小于传统配置时间,结果验证该软件加载模式的可行性。
2010年02期 v.30;No.107 137-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刘华;古天龙;
装配序列规划本质上是一个NP组合优化问题,由于缺乏Benchmark,使得研究者在提出装配序列规划算法时难以对算法的优劣进行衡量。针对该问题,借鉴索玛立方体中将若干单位立方块组合成不同几何体的思想,在主要由连接矩阵和干涉矩阵构成的装配体模型表示法的基础上,设计了自动生成装配体和提取其模型数据的算法,并通过实验证明了算法的正确性。最后利用Matlab编程开发了该Benchmark自动生成系统,可以为装配序列规划算法提供有效的输入数据,进而对算法进行评价。
2010年02期 v.30;No.107 141-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华;古天龙;
装配序列规划本质上是一个NP组合优化问题,由于缺乏Benchmark,使得研究者在提出装配序列规划算法时难以对算法的优劣进行衡量。针对该问题,借鉴索玛立方体中将若干单位立方块组合成不同几何体的思想,在主要由连接矩阵和干涉矩阵构成的装配体模型表示法的基础上,设计了自动生成装配体和提取其模型数据的算法,并通过实验证明了算法的正确性。最后利用Matlab编程开发了该Benchmark自动生成系统,可以为装配序列规划算法提供有效的输入数据,进而对算法进行评价。
2010年02期 v.30;No.107 141-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凤英;古天龙;侯杰;
赋时Petri网非常适合装配序列规划问题的建模,然而组合复杂性严重制约了基于赋时Petri网模型的装配序列规划问题的求解规模。OBDD能为Petri网的状态空间及装配序列规划过程中的数据提供符号表示,并在规划过程中实现隐式操作,有效地缓解了组合复杂性。通过将赋时Petri网中的赋时迁移用等价的赋时迁移结构代替,赋时Petri网转换为等价的普通Petri网,基于此提出符号有序二叉决策图OBDD装配序列规划算法,求解最优装配序列。
2010年02期 v.30;No.107 146-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凤英;古天龙;侯杰;
赋时Petri网非常适合装配序列规划问题的建模,然而组合复杂性严重制约了基于赋时Petri网模型的装配序列规划问题的求解规模。OBDD能为Petri网的状态空间及装配序列规划过程中的数据提供符号表示,并在规划过程中实现隐式操作,有效地缓解了组合复杂性。通过将赋时Petri网中的赋时迁移用等价的赋时迁移结构代替,赋时Petri网转换为等价的普通Petri网,基于此提出符号有序二叉决策图OBDD装配序列规划算法,求解最优装配序列。
2010年02期 v.30;No.107 146-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韦林;古天龙;常亮;
命题动态逻辑是对动作进行刻画和推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规划求解的一种有效工具。PDL规划问题一般通过逻辑推演进行求解,其本质是将规划问题转化为PDL公式的可满足性问题,相应的推理复杂度为EXP-完全。与可满足性推理相对应,PDL模型检测问题具有多项式级别的时间复杂度。鉴于PDL模型检测的高效,对基于模型检测的PDL规划求解进行研究,从PDL规划语义的角度证明了PDL规划可以通过模型检测的方法求解,在这基础上给出基于模型检测的PDL规划算法,结合实例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
2010年02期 v.30;No.107 150-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韦林;古天龙;常亮;
命题动态逻辑是对动作进行刻画和推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规划求解的一种有效工具。PDL规划问题一般通过逻辑推演进行求解,其本质是将规划问题转化为PDL公式的可满足性问题,相应的推理复杂度为EXP-完全。与可满足性推理相对应,PDL模型检测问题具有多项式级别的时间复杂度。鉴于PDL模型检测的高效,对基于模型检测的PDL规划求解进行研究,从PDL规划语义的角度证明了PDL规划可以通过模型检测的方法求解,在这基础上给出基于模型检测的PDL规划算法,结合实例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
2010年02期 v.30;No.107 150-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耿光宇;
利用COSMIC掩星星座的电离层掩星数据,对2009年9月30日印尼苏门答腊南部地区发生的7.7级地震引起的电离层响应作了详细的研究。根据地震前震中区域上空附近电离层电子密度峰值的异常变化,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插值技术进行可视化分析处理,通过地震前6~20 d电离层F2层电子密度峰值的对比发现,震前5 d内震中区域上空的电离层F2层电子密度峰值出现明显的负异常现象,可排除太阳活动和地磁活动等影响的干扰,这种电离层异常现象的发生,极有可能是由即将发生的地震所引起的。
2010年02期 v.30;No.107 154-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耿光宇;
利用COSMIC掩星星座的电离层掩星数据,对2009年9月30日印尼苏门答腊南部地区发生的7.7级地震引起的电离层响应作了详细的研究。根据地震前震中区域上空附近电离层电子密度峰值的异常变化,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插值技术进行可视化分析处理,通过地震前6~20 d电离层F2层电子密度峰值的对比发现,震前5 d内震中区域上空的电离层F2层电子密度峰值出现明显的负异常现象,可排除太阳活动和地磁活动等影响的干扰,这种电离层异常现象的发生,极有可能是由即将发生的地震所引起的。
2010年02期 v.30;No.107 154-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金东方;李绍文;
通过分析IEEE 802.15.4标准数据传输方式,利用NS2工具对星型网、对等网及簇树网在信标使能和非信标使能模式下的网络性能进行仿真,结果显示了通信速率的增加、信标级数的改变及信标使能节点的变化对端到端延时、投递率等性能指标的影响,在网络中各类节点的能量损耗问题上,通过计算节点的能量消耗,对网络中节点的平均剩余能量分布加以分析。仿真分析结果为在应用中更好的配置协议和信标级数,达到更可靠、节能的效果提供了理论基础。
2010年02期 v.30;No.107 158-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金东方;李绍文;
通过分析IEEE 802.15.4标准数据传输方式,利用NS2工具对星型网、对等网及簇树网在信标使能和非信标使能模式下的网络性能进行仿真,结果显示了通信速率的增加、信标级数的改变及信标使能节点的变化对端到端延时、投递率等性能指标的影响,在网络中各类节点的能量损耗问题上,通过计算节点的能量消耗,对网络中节点的平均剩余能量分布加以分析。仿真分析结果为在应用中更好的配置协议和信标级数,达到更可靠、节能的效果提供了理论基础。
2010年02期 v.30;No.107 158-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陈东弟;向家伟;
运行模态分析(OM A)是结构动态设计和机械故障诊断的一种重要方法,是系统辨别方法在工程振动领域中的应用。为了在结构动态设计和机械故障诊断中更好地运用该方法,从频域方法、时域方法以及时频分析方法三个方面,综述了运行模态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了其关键技术、存在问题以及研究发展方向。
2010年02期 v.30;No.107 163-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8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2 ] |[阅读次数:2 ] - 陈东弟;向家伟;
运行模态分析(OM A)是结构动态设计和机械故障诊断的一种重要方法,是系统辨别方法在工程振动领域中的应用。为了在结构动态设计和机械故障诊断中更好地运用该方法,从频域方法、时域方法以及时频分析方法三个方面,综述了运行模态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了其关键技术、存在问题以及研究发展方向。
2010年02期 v.30;No.107 163-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8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2 ] |[阅读次数:0 ] - 王培培;
利用循环伏安法测定不同温度氢在Ml(NiCoMn)5贮氢合金中的扩散系数的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温度下,氧化峰峰值电流IP与扫描速度的平方根υ1/2之间均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即整个反应受氢原子扩散控制。-35℃、0℃、30℃、50℃氢扩散系数分别为0.776×10-8cm2/s、1.479×10-8cm2/s、2.437×10-8cm2/s、3.156×10-8cm2/s。由此可见,随着温度的降低氢扩散系数急剧下降,这也是该贮氢合金低温高倍率放电性能差的原因之一。
2010年02期 v.30;No.107 168-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培培;
利用循环伏安法测定不同温度氢在Ml(NiCoMn)5贮氢合金中的扩散系数的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温度下,氧化峰峰值电流IP与扫描速度的平方根υ1/2之间均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即整个反应受氢原子扩散控制。-35℃、0℃、30℃、50℃氢扩散系数分别为0.776×10-8cm2/s、1.479×10-8cm2/s、2.437×10-8cm2/s、3.156×10-8cm2/s。由此可见,随着温度的降低氢扩散系数急剧下降,这也是该贮氢合金低温高倍率放电性能差的原因之一。
2010年02期 v.30;No.107 168-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义恒;李文勇;
参加活动概率一致的预测方法考虑的影响因素较少,尤其是出行距离未加考虑,会导致结果与实际不符。基于该方法的预测思路,在考虑了小区居民收入差异、票价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修正概率的本地观众生成及分布预测模型,引入了距离影响参数,使该模型预测的结果更加合理。
2010年02期 v.30;No.107 171-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郑义恒;李文勇;
参加活动概率一致的预测方法考虑的影响因素较少,尤其是出行距离未加考虑,会导致结果与实际不符。基于该方法的预测思路,在考虑了小区居民收入差异、票价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修正概率的本地观众生成及分布预测模型,引入了距离影响参数,使该模型预测的结果更加合理。
2010年02期 v.30;No.107 171-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宁;马昌凤;
基于文献[1]给出的自适应信赖域算法,结合非单调技术提出一个新的求解无约束优化问题的非单调自确定信赖域算法。该算法具有全局收敛性,并在适合的条件下也得到该算法的局部超线性和二次收敛性。
2010年02期 v.30;No.107 175-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宁;马昌凤;
基于文献[1]给出的自适应信赖域算法,结合非单调技术提出一个新的求解无约束优化问题的非单调自确定信赖域算法。该算法具有全局收敛性,并在适合的条件下也得到该算法的局部超线性和二次收敛性。
2010年02期 v.30;No.107 175-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唐江花;
针对非光滑凸最小值问题提出一个自适应的信赖域方法,在利用Moreau-Yosida正则化将非光滑凸最小值问题转化为可微凸最优化问题的基础上,应用自动确定信赖域方法,每次迭代都充分利用当前迭代点包含的二次信息自动产生一个信赖域半径。在合适条件下,证明了全局收敛性和局部超线性收敛性质。
2010年02期 v.30;No.107 179-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唐江花;
针对非光滑凸最小值问题提出一个自适应的信赖域方法,在利用Moreau-Yosida正则化将非光滑凸最小值问题转化为可微凸最优化问题的基础上,应用自动确定信赖域方法,每次迭代都充分利用当前迭代点包含的二次信息自动产生一个信赖域半径。在合适条件下,证明了全局收敛性和局部超线性收敛性质。
2010年02期 v.30;No.107 179-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许秋瑾;卢景苹;
讨论一类七次多项式系统原点的中心与等时中心条件的问题。通过复线性变换,把七次实系统转化为复系统,可求出该系统原点的前16个奇点量,从而得到原点成为中心的条件。对系统原点的周期常数进行计算和化简,得到原点成为等时中心的必要条件,并通过时角差定理等方法证明了这些条件也是充分的。由此解决了这类七次系统的中心和等时中心条件。
2010年02期 v.30;No.107 182-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许秋瑾;卢景苹;
讨论一类七次多项式系统原点的中心与等时中心条件的问题。通过复线性变换,把七次实系统转化为复系统,可求出该系统原点的前16个奇点量,从而得到原点成为中心的条件。对系统原点的周期常数进行计算和化简,得到原点成为等时中心的必要条件,并通过时角差定理等方法证明了这些条件也是充分的。由此解决了这类七次系统的中心和等时中心条件。
2010年02期 v.30;No.107 182-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利;曾玲;
在研究单周期逆向物流中产品的定价问题过程中,假设需求是与销售价格和周期相关的函数,通过采购与销售价格之间构成的比例关系,以建立当再生产单位成本为三角模糊数时的模糊期望值模型,确定出最优定价决策,并利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最后通过数值例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可行性。
2010年02期 v.30;No.107 186-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利;曾玲;
在研究单周期逆向物流中产品的定价问题过程中,假设需求是与销售价格和周期相关的函数,通过采购与销售价格之间构成的比例关系,以建立当再生产单位成本为三角模糊数时的模糊期望值模型,确定出最优定价决策,并利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最后通过数值例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可行性。
2010年02期 v.30;No.107 186-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梁王欢;
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发表的论文为统计源,采用文献计量学原理和引文分析方法,对1999~2008年出版的1258篇科技论文进行统计和分析。根据基金论文比、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呈逐年上升趋势分析结果,对《学报》进行了评析,并对如何提高《学报》学术水平提出一些建议。主要目的是在分析和统计的基础上,为学校领导在《学报》的出版定位与编辑策略提供决策参考。
2010年02期 v.30;No.107 18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梁王欢;
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发表的论文为统计源,采用文献计量学原理和引文分析方法,对1999~2008年出版的1258篇科技论文进行统计和分析。根据基金论文比、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呈逐年上升趋势分析结果,对《学报》进行了评析,并对如何提高《学报》学术水平提出一些建议。主要目的是在分析和统计的基础上,为学校领导在《学报》的出版定位与编辑策略提供决策参考。
2010年02期 v.30;No.107 18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